利玛窦以掌握汉学、传播西学为手段来传教。他的入华引起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视。通过与利玛窦的接触,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如徐光启、李之藻、瞿太素、冯应京、张焘等人,“领洗入教”,他们因此比常人获得了更多吸取欧洲科学的机会,为我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利玛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考中进士,并在京师的翰林院供职,常向利玛窦求教。这两位分别掌握了东西方科学的学者的交往,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共同把欧洲古典数学名著《几何原本》译为汉文。他们还合作编写了《测量法义》、《勾股义》等书。利玛窦去世以后,徐光启继续与其他来华传教士合作,万历四十年(1612年)与意大利人熊三拔(Sabathinus de Ursis)一起编出《泰西水法》,崇祯二年至五年(1629—1632年)又主持了历法的修定,吸收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Giacomo Rho)、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和瑞士传教士邓玉函(Joannes Terrenz)等人参加工作。崇祯四年(1631年)初,徐光启向明廷进献一批他主持翻译的科学图籍,有罗雅谷的《日躔历指》一卷、《日躔表》二卷、邓玉函与汤若望合撰的《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邓玉函的《黄赤距度表》一卷(一说二卷),以及《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通率表》一卷等。同年冬,又进献《测候四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