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崇尚传统。对于往圣先贤,对于历史传统和风尚习俗,孔子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努力从文化积淀的角度去审视、爱护。三代之治的递相继承,周公之礼的永恒价值,是孔子思考的重心之一。对于既往的历史文化及其相应传统,孔子主张在充分尊重、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变通性的取舍,即他所谓损益。所谓损益,是指在不改变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某些思想观念或者器物制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孔子损益观的思想基础,是经权说。经是常道,权是变通。在孔子那里,经权问题的思考,本质上是能否坚持中道的问题。中是常道,是经,用中必须行权,行权是用中的表现。在孟子那里,“男女授受不亲”是经,“嫂溺则援之以手”为权。汉儒董仲舒认为“权虽反经,亦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虽死亡终弗为也”[83]。赵歧在《孟子·离娄上》的注中说:“权者,反经而善者也。”后儒对于经权问题有着颇为不同的理解,但以经为尚,以权辅经,则基本上是一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原则。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保守固有文化,坚持守成中的发展,常道中的开新,就成为必然的思维态势和价值取向。因而,崇尚传统,钟情传统,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常态。此外,农业社会追求稳定,道统观念讲求持久,祖先崇拜催生先王崇拜,追怀往古导致因循传统,等等,都是传统崇拜的必然表现和结果。这种崇尚传统的观念,对于民族文化的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培养尊重历史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关影视:印度雪山野外生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