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中这样三个部分的分析,是形象而又深刻的。在当时共产党人中也具有独到之处。没有对农村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是决然不能作出这种具体划分的。在这种分析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三部分人对革命的态度平时各不相同,但到革命潮流高涨时,不但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以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革命大潮的裹挟,也只得附和革命。
半无产阶级包括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毛泽东指出,半自耕农、半益农和贫农是农村中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一大半就是他们的问题。”毛泽东这里的半自耕农是指自己有少量土地,然仍须租种别人田地或者作工以资弥补的农民,半益农和贫农都是乡村的佃农,而又以贫农最为困苦。“贫农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流动的资本,肥料不足,田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杂,如牛负重,乃农民之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
关于无产阶级,毛泽东指出,它包括工业无产阶级,都市苦力和农村无产阶级三种。“中国因经济落后,故产业工人不多,”但“却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主力”说,实际上表明毛泽东是把产业无产阶级看成革命的领导力量的。因为当时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一些问题的提法尚不统一。在许多共产党人的文章中“主力”、“领袖”、“领导力量”都是同一个含义。从毛泽东对产业工人“主力”地位的论述,也可看出这个思想。毛泽东论证说: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之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那种人都不如他们“有组织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工具,剩了两只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阶级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奋斗。”这些论述都说明产业工人的革命性最强。因此就阶级关系而言,仍然是领导阶级。对于都市的苦力,如码头搬运夫、人力车夫、粪夫、清道夫,农村无产阶级如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毛泽东都是从他们在社会中最低下的经济地位来肯定他们的革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