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旧唐书·后妃·上官婉儿传》。
[19]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
[20] 《全唐文》卷四十六唐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诏》。
[21] 段成式:《酉阳杂俎》。
[22] 该书已由吴玉贵翻译成《唐代的外来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3] 《鲁迅全集》卷一《坟·看镜有感》。
[24] 《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历代类》。
[25] 《元稹集》卷二十四《法曲》。
[26] 见本书第十三章第三节“社会风俗与时尚·胡气氤氲的衣食”。
[27]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4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28]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29]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说刻石》。
[30] 《全唐诗》卷三三三杨巨源《城东早春》。
[31] 李肇:《唐国史补》。
[32] 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33] 《隋书·地理志》。
[34] 《全唐诗》卷二七五张建封《竞渡歌》。
[35] 《苏轼全集·东坡题跋·书吴道子画后》。
第三章 冲突与融通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从前期向后期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界的发展,是对前期的阶段性总结,和对后期的开创性发展。这一时期的儒、佛、道三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三家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互相吸收融合,总的趋势是在共佐王化的基础上走向三教调和,这就为宋代理学的兴起开启了先声。在三家中,佛教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隋唐时期,向以佛学时代著称,佛教的发展进入了全面中国化的时期,佛教宗派纷纷创立,争胜斗奇,都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手法,希图一统佛教诸派。佛教各宗派在纷争论议中,渐趋同一,那些以繁琐教义为特征、死搬硬套印度原版佛典的宗派,由于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相继衰落,至晚唐五代,真正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几乎成为佛教的代名词。这一时期,还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关系发生激烈变动的时期,旧的门阀士族势力已经衰落,并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由于他们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的社会上依然还有巨大的影响;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庶族地主阶级的力量正在逐步上升,他们与旧的门阀士族势力就政治权力之分配,展开激烈的党争,这种纷争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另外,由于长期的南北对立和分裂,传统的汉族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代表)与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型文化(以北方文化为代表)之间也有冲突和斗争,其结果是南北文化的大融合,所带来的是隋唐五代文化的大发展。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化有纷争、有排斥,但吸收、融通是大趋势。各种学术思潮、学术文化,通过论争,互相吸纳,从而融铸成隋唐五代时期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