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是承袭了汉王朝的正统,尽管禅让是一场表演,但表面上演得还算逼真,汉献帝主动把天下让给了曹家,一副“你情我愿”的样子。刘备则是汉王室的远亲,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尽管血统上不但疏远,而且有些可疑,但这个身份给刘备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只要声称汉献帝的禅让是被迫的,他就有复兴汉室的权利与责任。刘备称帝的时候也利用了一个谣言,这个谣言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既然献帝已死,作为汉的宗亲,刘备的称帝也显得顺理成章了。
因此,曹、刘两家都可以比较容易地宣称他们继承了汉的正统,孙权则两边不靠,地位尴尬。更麻烦的是,孙权原来在汉的官僚系统中也爵位不高,仅仅被封为南昌侯。孙权袭杀关羽,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破裂,为了防止受到两面夹击,在刘备可能复仇的情况下,孙权一度向曹丕称臣,对于给予归降的孙权什么样的待遇,曹魏政权中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刘晔便反对封孙权为吴王,他的理由是“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耳。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孙氏尽管三世据有江东,但他仅仅是汉的南昌侯,所以他和江南的老百姓并没有君臣的关系。所以刘晔主张可以封孙权为万户侯,但绝对不能封王。“王”距离“皇帝”仅一步之遥,封孙权为吴王其实给他日后称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刘晔是有先见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