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课堂
屐是古代人穿的木鞋,鞋底有前后两个高跟,走起路来吱吱作响,方便在雨天、泥地里行走。屐在隋唐以前,尤其是汉朝很常见,在宋代以后基本上专门做雨鞋用。屐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很流行。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a,乡音无改鬓毛衰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
注释
a老大:年老的时候。b鬓毛:鬓边的头发。衰:稀少。
解析
诗人八十六岁辞官回到家乡,这时候距离他少年离家时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景色,他百感交集,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前两句描写诗人回到家乡时的状态:年少的时候离开,年老了才回来,虽然口音没有变化,但是头发已经白了很多。这两句通过对比描写,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也为后面的“相见不相识”埋下伏笔。后两句通过问话来展开叙述,因为诗人很多年没有回来了,样子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同乡的儿童认不出诗人,只是笑着迎上来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笑”字表现出故乡人的热情和淳朴。
全诗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述,却有很强的画面感,结尾处有问无答,却动人心弦,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老少皆知。